孫亮-人物近照

孫亮Liang Sun (III)

生日
職業
編劇、導演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網路公開資訊,如有錯誤請使用回報功能

觀看最新影視作品

個人簡介

建興:252年四月-253年
五鳳:254年-256年十月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是中國三國時代吳國的第二代君主,在位六年(252年-258年),後世史書多稱之為吳廢帝、會稽王。孫亮生於赤烏六年(243年),是吳大帝孫權的幼子,因此特別受到疼愛。孫亮出生的時候,他的長兄孫登、二兄孫慮早已去世。當時的皇太子為三兄孫和。後來孫和因被陷害而被廢去太子之位。於是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便立孫亮為皇太子,不久又立其母潘淑為皇后。潘皇后於神鳳元年(252年)被宮女所殺,同年孫權也去世,孫亮繼位,時為四月廿八日丁酉(5月23日)。孫亮登基時年方十歲,卻聰明伶俐,受到大臣的尊敬。孫亮曾欲喫酸梅,讓黃門到庫裏去取蜂蜜,蜜中有鼠屎;就召來守庫官詢問,守庫官叩頭謝罪。少帝說:「黃門從你那兒要過蜂蜜嗎?」守庫官說:「曾要過,我沒敢給他。」黃門不服。少帝讓人破開鼠屎,屎中是乾燥的,於是他大笑著對左右說:「如果鼠屎事先就在蜜中,那麽裏外都應是濕的,現在外面濕而裏面乾燥,這必定是黃門放進去的。」詰問黃門,他果然服了罪。左右之人都很震驚恐懼。孫亮即位之初,諸葛恪、滕胤、孫峻、呂據受顧命之託輔政孫亮(孫弘本來也是顧命大臣之一,因奪權失敗而被諸葛恪先行殺害),又有舊臣呂岱、丁奉等人。曹魏乘孫權駕崩之際,於建興元年(252年)11月發動東興之戰,結果卻被太傅諸葛恪為統帥的吳軍大敗而歸。第二年諸葛恪依仗顧命之託,不顧眾臣勸阻欲乘勝出兵北伐魏國,但最後因瘟疫而失敗。鎩羽而歸後的諸葛恪顯得愈發剛愎自用,最終招致萬民所怨、眾口所嫌。建興二年(253年),孫峻利用這個機會說服孫亮,於是在宴會上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孫峻因功出任丞相。孫峻為人驕矜險害,動輒使用重刑,因此招致不少人的不滿,但最後反對他的人均事敗被迫自殺或處死。他與滕胤、呂據兩位顧命大臣雖然關係談不上友好,但還能夠一起融洽的共事,朝廷高層因此平靜了一段時間。255年(五鳳二年),孫峻帶兵與魏國於淮河一帶交戰獲勝,魏將文欽投降。次年,孫峻派遣呂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綝接掌權力。呂岱亦於是年去世。因孫綝本不是大帝所指定的顧命大臣,呂據、文欽對孫綝完全繼承孫峻權力一事非常不滿,要求封滕胤為丞相。孫綝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改封滕胤為大司馬。於是滕胤和呂據發動政變,卻反遭孫綝所殺,自此五位顧命大臣已經全部亡去。另一位將領王惇密謀殺死孫綝,亦事敗被殺。257年(太平二年),孫亮親政,他對孫綝輕視自己的態度感到非常厭惡,於是推行多項措施(如訓練少年軍)以準備推翻他。同年,魏國的諸葛誕在壽春發動叛亂,把兒子諸葛靚送到吳國做人質。孫綝派兵協助諸葛誕但最終失敗。孫綝將失敗的緣由歸於大都督朱異並在鑊里殺害了他,其他一些參戰的將領也因為怕被孫綝殺死而投降了魏國。孫綝返回建業後,得知孫亮對他有所戒備,內心也很恐懼,於是稱病不上朝並命自己兄弟把守宮門以求自保。258年(太平三年),孫亮因孫綝不聽自己指揮進軍並擅殺朱異等事對孫綝不滿到了極點,於是與全尚,全公主,劉承等人密謀除掉孫綝。但消息被孫綝的從姐(全尚之妻)或從外甥女(全皇后)泄露給孫綝。孫綝獲悉密報後,於6月26日率先包圍皇宮,以孫亮患有精神病為由強迫眾臣同意將孫亮廢為會稽王,改立孫休為帝。和孫亮一起策劃政變的大臣都被孫綝殺死。群臣也因為畏懼孫綝的聲勢不敢多言。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侯官侯(侯官,今福建省閩侯縣)和流放,途中死去。據《三國志》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休派人毒死的。孫亮死時只有18歲。吳國滅亡後,吳國的少府卿丹陽人戴顯上表朝廷,於是迎回孫亮遺體安葬賴鄉(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漢 → 三國 → 晉 / 十六國 → 南朝 / 元魏 – 北齊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遼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國 / 共和國

影視作品

資料回報
感謝您的回報,神搜探員將近快審核並修正資訊。
您目前所在的頁面 - 演職人員孫亮
回報屬性
問題描述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