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皮耶·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年3月5日-1975年11月2日),義大利作家、詩人、後新現實主義時代導演。他的父親是一名狂熱的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對者,而他自己則一直堅稱是馬克思主義者。帕索里尼曾參加義大利共產黨,1949年因被控告在公共場所有輕微猥褻罪被義大利共產黨開除。他年輕時就讀義大利波隆納大學文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伍,後擔任中學教師。1950年代初任教於羅馬一所貧民窟學校,接觸到社會最陰暗的一面,這對他的人生觀以及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羅馬貧民生活的小說《生活的年輕人》、《激動的生活》,也曾創作劇本,貝托魯奇的處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請他寫的。1950年代末他寫了詩集《葛蘭西之燼》以及小說《暴力人生》使其位居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列。之後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電影事業上,先後拍攝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亞》、《愛與憤怒》、《十日談》及《薩羅》(又名《索多瑪120天》)等電影。他在《薩羅》公開上映前不久,在羅馬被人痛毆之後再以帕索里尼他自己的轎車殘忍地輾斃。1975年11月1日,萬聖節和萬靈節之間的那個夜晚,義大利作家、「後新現實主義時代」的電影導演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區海濱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棒擊殺[來源請求]。這位毀譽參半的大師的猝然暴斃震動了歐洲文藝界:教士們在他屍骨末寒時便開始驅除他的「邪惡魂靈」,而他的朋友、學生和崇拜者們(其中包括薩特、貝爾托魯奇和羅蘭·巴特)則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尊奉他為「聖—皮耶·保羅」。他的死留下諸多疑點,有人猜測這是有計劃的政治暗殺,有人哀嘆這是一場藝術的殉難,文化的儀式。帕索里尼曾希望自己的屍體上混合著白色的精液與殷紅的鮮血,竟然一語成讖。而此時,距離他完成電影《薩羅:索多瑪120天》(以下稱《薩羅》)僅僅數周,那部滲透著徹骨絕望的冰冷影片,似乎是他給世界留下的黑色遺囑,這巧合中傳遞的死亡訊息令人毛骨悚然。帕索里尼的第一部獨立作品是《乞丐》,第二部為《羅馬媽媽》;他拍攝的影片《軟奶酪》只放映了一次即被永遠禁映,因電影文學作品內容不良被起訴三十餘次。帕索里尼一生是矛盾的集中點,他景仰神聖信奉上帝,但是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一生與教會對抗;曾在《軟奶酪》一片中對耶穌進行嘲諷而因「瀆神罪」被監禁,又因《馬太福音》一片獲天主教大獎;以無產階級左派自居卻於60年代末學生運動中支持警察反對學生革命;批評享樂主義卻在影片裡表現色情····在當時的義大利有很多極度敵視他的人,也有很多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像薩特,貝爾托魯奇,羅蘭·巴特等人。帕索里尼的目光始終是放在那些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的,他電影裡表達的是對那些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關注和同情以及他對人性醜惡的無情鞭撻,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只有無窮的黑暗及無盡的絕望。他後期的作品,比如」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談〉),雖然採用了荒謬詼諧的手法,但是在黑色幽默的背後透露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冰冷和絕望,「更近似於一種大眾神話般的狂歡」。
坦誠的說,帕索里尼終其一生始終是一個合格而且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雖然他的出身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他對自己的出身一直耿耿於懷:「我同莫拉唯亞和貝爾特魯奇一樣,是小資產階級。也就是說,狗屎而已。」帕索里尼的電影對性愛是直言不諱並且是完全赤裸的,我們甚至能在他的電影裡看到男性生殖器的全鏡頭特寫。在帕索里尼看來,性愛是一種對不滿現實的抗爭,是對現代資本主義強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異化統治的反抗手段,正如王小波在其作品裡以荒謬的性愛對抗整個社會的滑稽一般。"身體始終具有革命性,因為它代表了不能被編碼的本質」。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他電影作品中最為偉大和驚世駭俗的一部《薩羅》(《索多瑪120天》),同時也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故事改編自法國色情作家薩德的小說,採用但丁神曲式的敘事結構,直面人性中最陰暗絕望也是最為人所諱言的一面。影片充滿暴力色情,強姦,虐待比比皆是,甚至出現極度扭曲的吃屎雞姦亂倫等為世人噤若寒蟬的場面。影片一出來就震驚了整個影壇,在所有的國家被禁,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彪炳影史的偉大作品。有人稱其為:「一部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電影。」。終帕索里尼一生,他始終是在對人性的懷疑中搖擺著和在信仰中無比堅定著的。他渴望激情,同時充滿絕望;他鼓吹革命,同時擯棄一切真理;他推崇弗洛伊德,同時信仰馬克思。他就這樣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停豎立信念,然後又親自否定它,在人性的邊緣不停吶喊和超越。
影視作品

生活的甜蜜

卡拉絲:為愛而聲

一千零一夜

索多瑪120天

坎特伯雷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