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方文山 (1969年1月26日-),出生於台灣花蓮鄉富里鄉學田村,藝術工作者,身兼歌詞創作家、作家、導演、編劇和出版經營者。五歲隨父母遷居桃園,成功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電子科畢業。方文山早期曾在桃園當電子器材裝配員,但由於對音樂創作的喜愛,自製一本歌詞大全並向唱片公司自薦,並最終得臺灣藝人綜藝天王吳宗憲賞識簽約。由於早期和周杰倫一同合作並建立深厚交情,方文山儼然成為了周杰倫專用作詞人,並與周杰倫共同製作出許多受到聽眾歡迎的作品,如《印地安老斑鳩》、《愛在西元前》、《忍者》、《雙截棍》、《爺爺泡的茶》、《東風破》、《米蘭小鐵匠》、《七里香》、《夜曲》、《我不配》、《霍元甲》、《黃金甲》、《不能說的秘密》、《蘭亭序》、《說好的幸福呢》、《龍戰騎士》、《髮如雪》、《威廉古堡》、《青花瓷》、《止戰之殤》、《告白氣球》、《不該》、《煙花易冷》等等。方文山更與周杰倫一同成立杰威爾音樂,由此觀之,周杰倫的成功和方文山有分不開的關係。周杰倫曾如此描述自己的曲和方文山的詞:「我的曲如果沒有方文山的詞,不會中(「中」,臺灣青年的黑話,是受歡迎之意);方文山的詞如果沒有我的曲,也不會中。」方文山的作品特色,有強烈的『畫面感』及堆砌詞藻,讓人恍如看電影一般,不同於一般詞人。如《愛在西元前》中「祭司/神殿/征戰/ 弓箭/是誰的從前/喜歡在人潮中妳只屬於我的那畫面/經過蘇美女神身邊/我以女神之名許願/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堆砌名詞造成一般聽眾對畫面的想像。和周杰倫一樣,方文山雖然只有高職的學歷,但他在文藝方面的閱讀很廣泛,自謙是章節式的閱讀。聽眾常認為方文山詞句題材風格多變,常見融入各國古今不同風情,富畫面感的華麗詞藻,兩岸的國文考試不斷選用周杰倫的歌方文山的詞當考題,還曾引起是否已進入現代詩。近年多著墨於「中國風」歌詞的方文山,亦掀起了以宣稱類似古詩詞的詞與融入現代歌詞的風潮。其中和周杰倫的共同作品中,如《髮如雪》、《千里之外》、《青花瓷》、《蘭亭序》便是此類代表作。另外,在其作品中,常運用轉品,以形容詞當動詞用。譬如在《七里香》中:「那飽滿的稻穗/幸福了這個季節」及《髮如雪》中「你髮如雪/淒美了離別。」方文山自認「愛寫詩勝寫歌」,並曾受邀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的徵詩文活動(詳見愛詩網),以其一貫的特色創作新詩。例如《腦海裡的行動藝術》描寫臺南古都「騎樓的拱形紅磚/牆面上巴洛克的建築/這裡所有移動過的腳步/古老的/很清楚」。然而,方文山偶爾也有文字樸實,情意真摯亦富文學想像的作品。1990 張景洲〈針線情〉 ·
1990 李安修〈老兵賣冰〉 ·
1991 葉薇心*〈別讓地球再流淚〉、林央敏#〈嘸通嫌台灣〉 ·
1992 林秋離*〈我從南方來〉、徐錦凱#〈牽阮的手〉 ·
1993 李子恆*〈牽手〉、吳念真#〈戲棚腳〉 ·
1994 姚若龍*〈最浪漫的事〉、路寒袖#〈畫眉〉 ·
1996 姚若龍*〈永遠相信〉、路寒袖#〈思念的歌〉 ·
1997 熊天平、趙俊傑〈火柴天堂〉 ·
1998 蔡振南〈花若離枝〉 ·
1999 林夕〈臉〉2000 雷光夏〈原諒〉 ·
2001 那英〈心酸的浪漫〉 ·
2002 方文山〈威廉古堡〉 ·
2003 李焯雄〈愛〉 ·
2004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
2005 鍾永豐〈臨暗〉 ·
2006 胡德夫〈太平洋的風〉 ·
2007 鍾永豐〈種樹〉 ·
2008 方文山〈青花瓷〉 ·
2009 巫宇軒〈電車內面〉2010 林夕〈開門見山〉 ·
2011 李宗盛〈給自己的歌〉 ·
2012 武雄〈阿爸的虱目魚〉 ·
2013 焦安溥〈玫瑰色的你〉 ·
2014 李宗盛〈山丘〉 ·
2015 李焯雄〈不散,不見〉 ·
2016 吳青峰〈他舉起右手點名〉 ·
2017 陳信宏〈成名在望〉 ·
2018 宋冬野〈郭源潮〉
影視作品

聽見下雨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