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倫雷奈-人物近照

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

生日
職業
導演、編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網路公開資訊,如有錯誤請使用回報功能

觀看最新影視作品

個人簡介

亞倫·雷奈(法語:Alain Resnais,1922年6月3日-2014年3月1日)是一位法國電影導演,他最廣為人知的是早期以記憶與創傷為題材的作品,代表作品包含《夜與霧》(1955年)、《廣島之戀》(1959年)和《去年在馬倫巴》(1961年)等。亞倫·雷奈也是法國新浪潮導演的主要代表,雖然亞倫·雷奈並不認為自己是法國新浪潮的一部分。他與左岸派導演緊密聯繫,具有現代主義風格,也是左翼政治電影製片人。他的電影曾經與讓·凱羅爾(Jean Cayrol)、瑪格麗特·杜拉斯、阿蘭·羅伯-格里耶、喬治·松伯朗(Jorge Semprun)與雅克·斯騰伯格(Jacques Sternberg)等人合作。亞倫·雷奈於1995年獲得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於2009年獲得坎城影展終身成就獎。亞倫·雷奈於1922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小鎮瓦訥,他的父親是一名藥劑師。亞倫·雷奈是家中獨生子,童年時期經常生病,患有哮喘,導致他被迫輟學,在家接受教育。他喜愛閱讀,但是10歲起迷上電影。亞倫·雷奈12歲生日時獲得柯達8釐米照相機,14歲時便以該鎮的小孩為主角,拍攝了8釐米短片。亞倫·雷奈參觀巴黎歌劇院後,想要成為一名演員,他在1939年移居巴黎,成為劇院助理。從1940年到1942年,他與勒內·西蒙學習表演,但後來他決定在1943年申請到新成立高級電影研究學院(IDHEC)學習電影製作。亞倫·雷奈在1945年離開法國,與德國和奧地利佔領軍共同行動,成為巡迴劇團的臨時成員。他在1946年回到巴黎,開始電影剪輯職業生涯,也開始製作短片。亞倫·雷奈與演員熱拉爾·菲利普(Gérard Philipe)成為鄰居,亞倫·雷奈說服他演出16毫米超現實主義短片(現今已經遺失)。1948年,亞倫·雷奈執導短片《梵谷》威尼斯雙年展上映,之後也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雷奈繼續拍攝藝術片《高更》(1950年)和《格爾尼卡》(1950年)。亞倫·雷奈與克里斯·馬克共同執導《雕像也會死亡》(1953年),劇情關於法國殖民主義對於非洲藝術的破壞。1955年,亞倫·雷奈拍攝了由法國政府轄下單位委約製作,以紀念納粹集中營解放十週年的紀錄片《夜與霧》,以當前人去樓空奧斯威辛、邁丹尼克集中營的彩色片段,再穿梭歷史檔案的黑白片段,淡淡道出悲痛的猶太人大屠殺歷史,成為了著名的反戰電影,奠定了導演的風格。雖然《夜與霧》遇到法國政府審查問題,其影響十分巨大,仍然是亞倫·雷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翌年獲得尚·維果獎。1959年的《廣島之戀》是亞倫·雷奈的首部劇情長片,講述一名法國女演員到日本廣島拍攝反戰片,邂逅一名當地建築師,以當下似有若無的異地感情,巧妙地以不同地點但相近經歷的結合,描寫戰爭歷史與創傷。雷奈最初拒絕拍攝《廣島之戀》,認為與早期拍攝的集中營電影太過相似,而且如何拍攝這些痛苦記憶也存在困難。然而,亞倫·雷奈與小說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討論後,找到拍攝的方式。這部電影在1959年坎城影展上首映,與特呂弗的《四百擊》成為法國新浪潮的推手,也獲得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獎。1961年,《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以奇異的男女感情故事,把回憶、遺忘、記憶、杜撰、想像、潛意識活動等各種精神過程,以超現實主義手法搬上銀幕,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去年在馬倫巴》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如何理解劇情出現許多不同的解釋,阿蘭·羅伯-格里耶與亞倫·雷奈對於電影劇情的解釋似乎相互矛盾,《去年在馬倫巴》顯著挑戰傳統敘事觀念是毫無疑問的。從1968年起,亞倫·雷奈的電影不再直接討論重大的政治問題,他的下一部電影似乎標示出方向。《我愛你,我愛你》 (Je t'aime,je t'aime)由克勞德·瑞奇(Claude Rich)和奧爾加·喬治·皮科(Olga Georges-Picot)主演,劇情包含傳統科幻片。電影的編劇是作家雅克·斯騰伯格,電影入圍1968年坎城電影節,但是之後因五月風暴事件遭到取消。1993年,亞倫·雷奈執導《吸菸/不吸菸》,由皮爾·阿迪提(Pierre Arditi)與薩賓·阿澤瑪(Sabine Azéma)主演九個不同的角色。《吸菸/不吸菸》獲得柏林影展最佳成就銀熊獎、凱薩獎最佳影片獎、凱薩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亞倫·雷奈執導《法國香頌》,劇情描述導遊卡蜜兒想完成博士論文﹐她抽空幫姊姊奧黛兒找新家﹐卻愛上擔任房屋仲介的馬克。《法國香頌》獲得第64屆柏林影展銀熊獎。亞倫·雷奈最後的兩部電影背景設都與劇院有關。《好戲還在後頭》改編自讓·阿努伊的劇本,共有13個角色。這部電影在2012年坎城電影節上映。《酣歌暢愛》(2014)描述一群社區劇院業餘演員,與朋友度過人生最後幾個月的生命。《酣歌暢愛》在第64屆柏林電影節首映,獲得阿爾弗雷德鮑爾獎。2014年3月1日,亞倫·雷奈在巴黎去世,之後被安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亞倫·雷奈在去世之前,正準備將艾倫·雅克伯恩(Alan Ayckbourn)劇本《抵達與離開》拍攝成電影。亞倫·雷奈雖然被視為法國新浪潮代表導演,但他屬於左岸派,與其他新浪潮導演(如以撰寫影評出身的杜魯福、尚盧·高達)在取材與風格上有顯著不同。雷奈導演的作品較著重細節雕琢,新浪潮則帶有明顯的即興性質。新浪潮的作品往往帶有自傳性質或是改編作品,而左岸派則只會拍攝原創劇本。

影視作品

資料回報
感謝您的回報,神搜探員將近快審核並修正資訊。
您目前所在的頁面 - 演職人員亞倫雷奈
回報屬性
問題描述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