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倪匡(1935年5月30日-),原名倪亦明,後改名為聰,祖籍中國浙江寧波鎮海,生於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肄業,知名的香港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女作家亦舒的兄長,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1957年由中國大陸來到香港,1986年改奉基督教,199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2007年返回香港。倪匡是兩岸三地和全球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劇作家、評論家。寫作範圍甚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亦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與少量武俠小說與偵探小說。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1951年,16歲的倪匡為了追尋烏托邦理想,輟學離家,隻身從上海北上蘇州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第四部受訓三個月,然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公安部隊成為基層軍官,參與過蘇南的土地改革和蘇北洪澤湖的治理淮河的工程,具體說參加了雙溝引河工程(在泗洪縣雙溝鎮,五萬人日夜搶工趕在汛期漲水之前挖出一條人工河道,連接淮河和洪澤湖,長五十公里,最深處要挖下去二十七公尺)和南潮河水閘工程。1952-1953年間,在蘇北濱海縣廢黃河邊上的七套至陳家港一帶,開墾鹽鹼地創辦勞改農場:「華東軍政委員會公安部新人農場」(該單位1965年受東京灣事件後的全國形勢影響從海防一線內遷泗洪縣,現名江蘇省監獄局洪澤湖監獄),占地七十萬畝容納五萬人,主要種棉花。首先要北起自陳家港,南迄廢黃河口,建造一道全長超過五十公里高四公尺的海堤,以保護五十萬畝即將開墾的荒地不受海水倒灌侵襲。1955年中,志願報名去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扎賚特旗綽兒河畔開闢勞改農場種植水稻:「保安沼機耕農場」(即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勞改管理大隊,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監獄局保安沼監獄),帶了一批勞改犯人先到鎮江,換乘火車專列北上,經鄭家屯、在黑龍江省泰來縣下火車,最後步行或乘馬車三天到目的地。第四大隊的大隊長為蒙古族巴圖,大隊書記為漢族丁建民。爭取到多次出差機會,深入大興安嶺林區深處採購基建木材,到東北的大中城市採購物資。他漸漸意識到種種不合理的行為,跟宣傳的平等世界完全是兩碼事,內部就有不少特權,而且事無大小都要匯報思想、開會檢討(批評與自我批評),令愛好自由的倪匡越發感到不滿和失望,經常跟上級爭拗。1955-1956年冬,在一次風雪中運煤途上,他和另外幾名士兵把一條木橋拆下來生火取暖,結果被勞改大隊書記指為「破壞交通」,最後罪名竟然是「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個月。另外,他偷偷飼養的狼狗把大隊長咬傷,這兩罪併發,足以判他監禁十年,此時的倪匡手足無措。1956年5月中旬,倪匡連夜騎馬趕到泰來縣火車站,乘坐齊齊哈爾-大連旅客列車到達大連,再乘船往上海,但那時沒有人敢接待他,他只好繼續南逃,歷盡艱辛,多次靠吃老鼠、螞蟻、棉花充飢,走了三個月的路到達廣州,路上還發揮其刻製印章的技術瞞過關防人員,才成功逃離中國大陸,後經澳門,於1957年7月成功偷渡到香港。倪匡的政治意識型態和寫作思維,跟他年輕時在中國大陸的經歷有著密切關係。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眾多(兩個哥哥、兩個弟弟、一個姊姊、一個妹妹),沒有什麼娛樂,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中國的幾本著名小說,他在十二歲前已讀過,那時最喜歡的書是《孟子》,升上中學後就愛看翻譯小說,倪匡認為人腦和電腦一樣,都是要先輸入很多材料才會運作,相信童年時從書本的吸收,便成了他日後寫作的資源。倪匡抵港初期在工廠當雜工,晚上在大專院校進修,後來投稿到《真報》和《工商日報》,不但被採用,還獲《真報》聘用,先後出任校對、助理編輯、記者和政論專欄作家。他的第一篇小說是寫中共的土改故事,叫《活埋》,1957年底發表於《工商日報》。翌年倪匡開始創作武俠小說,筆名是「岳川」,早期作品包括女黑俠木蘭花、浪子高達的故事、神仙手高飛的故事以及六指琴魔等。1963年他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科幻小說,在《明報》副刊連載,已出版的《衛斯理》系列小說達140多本。他表示除了歌詞與廣告詞之外,什麼文類都寫過。包括小說(武俠、推理、科幻、奇幻、愛情、情色)、散文、雜文、專欄、政論、電影劇本。自言寫作最喜歡玩花樣、變題材,最不喜歡自我重複。倪匡自稱是全世界寫漢字最多和最快的人,因他自進入文壇以來,迄今寫了三十年,一個星期寫足七天,每天寫數萬字。他還透露,當年最高峰時稿費加版稅一年超過二百萬港幣。年過七十,曾經日寫過萬字的倪匡坦言自己已過了寫作的高峰期,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出,配額已用盡了」(配額一詞出自作品《算帳》)。寫作令倪匡名成利就,他也因此而一度意氣風發,沉迷於酒色財氣,1986年信奉基督教後,才逐漸擺脫各種生活惡習。2011年加入香港小説會,成為榮譽會長。1960年代末,香港武俠片興起,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倪匡編寫的電影劇本超過四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據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時曾一天寫下二萬字,十二份報章刊登其作品。倪匡寫了四、五百套劇本,其中拍出三百套電影。他稱自己當年創作力驚人;三、四天可以寫好一套劇本,同時還在寫七、八篇連載小說。如1972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精武門》劇本;包括虛構人物主角陳真和劇中經典的場面,亦是倪匡所撰寫。2012年4月,倪匡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倪匡說從不掩飾其反共的立場,2009年9月,接受香港電台節目《薇微語》第一集專訪,談及反共產黨的原因,他認為一黨專政行不通,權力無限擴張,沒有監督力量,中國共產黨必然腐化。節目中他又認為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官僚資本主義的國家,企業都是掌握在高幹子弟手中,他說官僚資本主義是最無情的資本主義,他們不會同情老百姓的。並說「我寧願是毛澤東時代」,亦表示「先讓部分人富起來」的本意應該是「那些部分富起來的人也要照顧未富的人」,而不可以是「富起來的人加倍壓迫窮人」。被問及有人說國家要先有經濟發展才能講民主;倪匡表示中國不同,他說中國形成了中產階級後,這些有資產的階級卻不要求國家民主,反而更加投靠極權政黨,冀望得到更多利益。2006年9月15日,在一個座談會上,倪匡還說自己親身經歷過中國共產黨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共產黨最可怕之處是要洗腦,控制別人的思想意志,人在共產黨的制度裡只會變成完全服從的機械,非常恐怖。1992年移居美國是害怕中共收回香港,那時他說過「共產黨不死光,他不會回來」。又言如今違背當初的誓言而回來,是因為太太不適應美國的生活,所以他沒辦法,倪匡說:「我晚節不保就是了!兒女情長一定英雄氣短。」倪匡的太太是李果珍。倪匡的弟弟倪亦平的太太是李果珍的妹妹,兩姐妹嫁給了兩兄弟。倪匡的妹妹亦舒是文藝小說作家。倪匡的兒子倪震曾任電台主持人,他與香港女星周慧敏於2008年12月註冊結婚。倪匡另有一女兒倪穗。倪匡(2007)倪匡在香港書展中
影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