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彥波-人物近照

耿彥波耿彥波

生日
職業
演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網路公開資訊,如有錯誤請使用回報功能

觀看最新影視作品

個人簡介

耿彥波(1958年11月-),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人,1976年8月開始工作,1981年12月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歷任山西省太原市市委副書記、太原市市長、太原市市政府黨組書記。出生於和順縣農家,自述其祖先世世為農,其父親當過村支書。1976年8月參加工作,擔任和順縣委通訊組幹事。之後曾任晉中地區團委幹事,晉中地區對台辦幹事。1983-1985年,在山西大學中文系(專科)學習。畢業後長期在晉中地委辦公室工作,歷任幹事、副科長、信息科科長、副主任等職。1993年4月,下放靈石縣,任縣委副書記。1995年3月任靈石縣縣長。2000年3月,轉任榆次市委書記,同年5月榆次撤市設區後,任晉中市榆次區委書記。2003年6月,升任中共晉中市委常委。2004年2月,到省城太原工作,任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兼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2006年6月,轉任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2008年2月,調任中共大同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代市長,同年7月正式當選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長。2013年2月,調任中共太原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代市長,並於同年4月正式當選為太原市人民政府市長,到2019年1月正式卸任。在各地任職時大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狠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職靈石,開發了王家大院旅遊項目;主政榆次,相繼開發了常家莊園及榆次老城等景點;2007年任大同市市長以來,提出「一軸雙城、分開發展」構想(據稱受啟發於梁陳方案)。主持開展了大同市的多處文物古蹟的保護修復工作(實為景區開發工作),對大同市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整修市區道路,推動御東新區建設工程;2013年調任太原,啟動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他對文物的開發工作(對外宣傳為文物保護),及對市容的改善得到了很多好評,然其推動的拆遷及城建帶來的巨大花費也引來了不少罵聲。由於對施工單位的極度壓價和對多處開發商大戶房產主的無償拆遷,致使這部分階層和人士對他頗有微詞。此外,他對文物古蹟保護修復的方式也存在不少爭議。著名學者、古城鎮規劃保護專家阮儀三對耿彥波的文物保護方式非常不認同,是「以重建和修復的名義破壞了真正的文物」,「是一個謬誤,一股歪風」。「拆了真古董,卻做假古董,如果都是這樣的領導幹部,我們的古城就保不住了。」 2013年7月,耿彥波在太原并州路改造拓寬過程中未經文物部門批准而將侵華日軍辦公樓拆除。2013年2月7日,山西省委突然決定,耿彥波任太原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翌日在太原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九次會議,決定任命耿彥波為太原市代理市長。有媒體報導,自2月12日起,大同市民多次在耿彥波主持修復的東城牆下舉行簽名集會,表達對其感激之情。挽留耿彥波留任的請願活動持續近一周,其中不乏大同市民下跪、打橫幅、喊口號等舉動。這些市民打出的標語包括「要讓大同變香港 只要留住耿市長」、「耿彥波市長 大同需要你」等標語。但同時也有評論指出,市民挽留耿彥波的舉動更是在擔心「人走政息」。實際上,儘管耿彥波的繼任者李俊明做出了所謂「五個凡是」的承諾,但據媒體後續報導,截至2013年底,大同市的一些市政工程因政府財政的拮据而停工;市政府目前背負著超過110億元的債務。據《財經》雜誌2013年報導,一位當地政府官員估算,大同政府債務在200億元左右。2014年10月18日,時任大同市委書記豐立祥落馬3天後,大同近千名市民在和陽門廣場聚集請願,希望耿彥波重回大同擔任市委書記。另一方面,因耿主導的拆遷而利益受損的一些大同人,仍在持續不斷地舉報和上訪。耿彥波擔任太原市長後,宣稱要在3年內再造一個升級版的「晉源新城」,為此一下子推出34個城中村改造、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僅2013年一年的拆遷面積就達到700萬平方米,等於耿在大同任職5年拆遷量的一半。然而2014年太原經濟出現全面滑坡,根據2015年1月的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均未達到2014年初確定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的預期目標。2015年1月12日,太原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太原市長耿彥波在談到去年的經濟數據時,停頓了一下,這樣說道:「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大同市人民委員會市長

影視作品

資料回報
感謝您的回報,神搜探員將近快審核並修正資訊。
您目前所在的頁面 - 演職人員耿彥波
回報屬性
問題描述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