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人物近照

張菲張菲

生日
職業
演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網路公開資訊,如有錯誤請使用回報功能

觀看最新影視作品

個人簡介

張菲(1951年12月4日-),本名張彥明,台灣知名男藝人、綜藝節目主持人,生於臺灣台北市,籍貫安徽桐城。外號「菲哥」,小名「阿牛」,在台灣的電視綜藝界跟吳宗憲、胡瓜和張小燕被合稱為「三王一后」,有「綜藝大哥大」之稱號。其中胡瓜是張菲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徒弟,此外知名藝人鄭進一和康康亦為其徒弟。1979年,張菲與張魁、倪敏然、凌峰、夏雲飛合組「溫拿五鼠」,活躍秀場。在1980年代的台灣秀場界,張菲和豬哥亮橫掃台灣秀場,人稱「南豬北張」,而張菲、豬哥亮、邢峰、高凌風與倪敏然亦有「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1995年,張菲與費玉清合作主持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榮獲第3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00年4月8日,張菲所主持華視《龍虎綜藝王》停播,張菲宣布暫時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02年4月20日,張菲宣布復出,與康康、黃品源共同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2004年,張菲與黃品源搭檔主持中視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榮獲第39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1年9月24日,張菲所主持的中視《綜藝大哥大》停播,張菲再度退隱演藝圈。一直到2018年1月6日,張菲再度復出主持華視綜藝節目《綜藝菲常讚》,節目至同年9月29日停播。張菲從小自學吉他、鋼琴、薩克斯風;張自述初中一年級時,擁有全台500把吉他其中之一,並開始自學。張菲因從小好動,熱愛並擅長運動,自學生時期就多方發展。當時張菲加入學校體操隊,擅長單槓、雙槓,代表學校對外參加比賽,他曾於受訪時回憶表示:「當時我可是單槓、雙槓王,校內比賽絕對是冠軍,到縣運、省運最好的名次差不多第三名吧。」。張菲同時是校內樂隊指揮、擅長銅管樂器的喇叭,亦為演講比賽冠軍。入伍服役後,張菲進入海軍陸戰隊軍樂隊,負責演奏低音號,但軍樂隊的生活他覺得太過枯燥乏味,開始試圖申請轉調藝工隊。然而當時藝工隊只缺一名薩克斯風手,不會演奏薩克斯風的張菲當下向對方保證自己能在短時間內練會,「你給我二個月時間,如果我不行你再把我打回部隊」。此後,張菲每天早、中、晚在豬圈旁一邊養豬,一邊練習薩克斯風,他曾對此笑言:「那一批豬長得特別肥胖。」。張菲當兵服役退伍後,於臺北市西門町各大西餐廳駐唱表演,專唱西洋歌曲,他曾回憶表示:「那時候我一個月在西餐廳裡面跑場,跑三個地方,早場吹薩克斯風,中場變個花樣彈電子琴唱歌,一個月可以賺到台幣3萬元左右,薪水超過我父親三倍,我就買了我第一台重機車。」在當時,張菲的收入已遠勝一般上班族,他十分滿意當時的生活,「我就覺得我已經成功了」。1977年,某日張菲收工下班後,因協助送歌譜到「大使夜總會」給當時在秀場界已走紅、有「東方維納斯」之稱的姐姐費貞綾,於後台得知當晚預計開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劇中,原定飾演「大牛」的羅江因故臨時缺勤,夜總會經理正急於尋找適當代班人選。張菲當場在旁表示:「我會啊!呿,梁山伯祝英台從頭到尾全本我都會唱!」經理見到張菲是費貞綾的弟弟,便直接向張開價半個月檔期3萬元酬勞;張菲認為收入跟在西餐廳駐唱相比差不多,自己也比較喜歡音樂,當下回絕。費貞綾氣憤弟弟不懂得把握機會,將張菲的薩克斯風往地上摔,張菲只得同意上台。後來,《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碼大受歡迎,夜總會老闆對張菲大為讚賞、十分賞識,趁勢延長該劇檔期,並加碼提供張菲一個月台幣5萬元的酬勞,但他思考:「我就怕秀下檔了,我也沒工作」;老闆為了留下張菲,再加碼讓他擔任副秀主持人,此後固定主持演出。張菲答應以後,在秀場展現主持才華,一個月後升任主秀主持人,主持生涯自此正式展開。出道後,張菲早年曾經在中視的兩個綜藝節目《一道彩虹》與《萬紫千紅》演出短劇,正式進入電視圈是在徐風主持的中視綜藝節目《大舞台》。繼費玉清之後,費貞綾曾介紹張菲給知名音樂人劉家昌認識,希望替弟弟尋求更多機會。多年後,劉家昌在中天綜合台談話性節目《康熙來了》回憶此事,當時費貞綾帶張菲去錄音室見他,劉家昌看出張菲在歌壇的發展不會比費玉清好,於是他對他們說:「去去去,怎麼都是你們家的人」打發姐弟兩人,讓張菲頗有怨言。1979年,張菲與張魁、倪敏然、凌峰、夏雲飛合組「溫拿五鼠」,活躍秀場。在1980年代的台灣秀場界,張菲、豬哥亮、邢峰、高凌風與倪敏然有「南豬、北張、中邢峰,高凌風草上飛,倪敏然總管」之合稱,紅極一時。1984年12月15日至1988年1月9日,張菲與倪敏然、檢場、徐風、羅江共同主持中視綜藝節目《黃金拍檔》,被合稱為「黃金五寶」,是當時台灣家喻戶曉的藝人團體。1988年9月29日,張菲獨自主持的中視綜藝節目《歡樂一百點》開播;身為該節目第一代主持人,張菲主持期間是節目全盛時期,他也替自己建立起「綜藝大哥」的地位。在此前後,張菲開始發展副業。1987年4月,臺北縣淡水鎮知名啤酒屋「海中天」成立,主打該餐廳為張菲成立的品牌,由張菲擔任首任董事長,檢場擔任總經理,兩人同為原始大股東,一時聲勢鼎沸;後來兩人退股,多年後餐廳於2016年8月底結束營業。1989年4月7日,張菲向臺北市政府登記成立個人工作室「彥明傳播娛樂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彥明工作室」,現已解散。1993年3月27日至1997年11月,張菲與費玉清共同主持台視週末黃金時段經典綜藝節目《龍兄虎弟》,是兩兄弟首次合作主持綜藝節目,張菲在這段期間與金元萱傳出緋聞。張菲與費玉清兩人於1995年以《龍兄虎弟》榮獲第30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00年4月8日,華視《龍虎綜藝王》停播,張菲宣布暫時退隱。至2002年4月,張菲留了鬍子,宣布復出,與康康、黃品源共同主持中視週末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張菲說:「我會留著鬍子復出,就是為了區隔過去的主持形象。」。2003年6月,《綜藝大哥大》當月的平均收視率達7.96,收視率最高曾突破8,堪稱中視當家綜藝節目。2004年,張菲與黃品源搭檔主持的《綜藝大哥大》收視和聲勢持續領先群雄,張菲雖然僅主持一個節目,但錄製完成一小時節目的主持費達新台幣30萬元,價碼穩居台灣主持界龍頭。同年,張菲和黃品源以《綜藝大哥大》榮獲第39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再創事業高峰(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入圍金鐘獎)。張菲主持《綜藝大哥大》期間,最初每錄製完成一小時節目的主持酬勞為新台幣30萬元(每集節目兩小時共新台幣60萬元),後來隨收視攀高,最高曾創下每小時節目的主持酬勞破新台幣45萬元(每集節目兩小時破新台幣90萬元)的台灣電視業主持界最高天價紀錄。2009年,酬勞調降回主持完成一小時節目新台幣30萬元至35萬元,金融風暴後因收視下滑和反映電視圈不景氣,再降至20萬元。2011年9月24日,《綜藝大哥大》因收視率不佳停播,張菲再度宣布退隱演藝圈。2016年1月31日,張菲於鴻海集團尾牙擔任主持人,和謝金燕同台演出。外界傳聞該場尾牙是張菲再度復出前的暖身,他即將重返演藝圈。直到2017年12月25日,張菲再度復出主持華視週末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綜藝菲常讚》;2018年1月6日節目首播,然而因製作成本高昂、一集節目製作費用達新台幣200萬元,且收視表現未盡理想,在營運虧損下,華視決定合約履行完畢後不續約,節目至同年9月29日停播,張菲以此節目入圍第53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張菲在錄製節目最後一集時表示,幾經波折,節目型態和製作過程不如預期,「我們一開始設定的節目是戶外、實境秀的方向,但是幾經挫折之後,跟製作單位研究它的可行性,發現以我要拍的那個模式的外景,差不多一集的費用大概要200萬人民幣喔。」;他感嘆道:「我的才華不僅止於這個舞台,千里馬需要伯樂,還要有有錢的伯樂才有用。」。張菲有「猶豫先生」之稱,主持與投資都很謹慎,不願先證實還沒有十足把握的事。2007年7月2日,張菲自述購屋三原則:「買房子不要有比較心理,最重要的是要舒適、鬧中取靜和交通便利。」。張菲習慣把自己在電視上所有的演出畫面都錄下來保存。2005年5月,張菲在《綜藝大哥大》訪問當時返回台灣處理倪敏然後事的退休藝人方正時表示,自己完善收藏他與方正一起在中視綜藝節目中表演的片段,「那段資料帶,中視沒有了,可是我有」。張菲平日愛好戶外運動,橫跨陸、海、空領域,熱愛駕駛風帆、重型機車和輕航機。1978年首度駕駛風帆,是台灣首批風帆和輕航機玩家之一。張菲30歲開始跟白嘉莉之父、退役飛官白全佐學習駕駛輕航機,前後約10年。當時白全佐將輕航機引進台灣,張菲立刻向其拜師,花半年準備學科考試,最後考取駕駛與教練執照,累積約2000小時的飛行經驗。2008年,張菲以將近新台幣500萬元購入一架輕航機。張菲曾駕駛輕航機載費玉清、李愛綺、楊林。張菲剛取得單飛許可後,載著費玉清升空出遊,卻因引擎熄火,只得靠空氣滑行,最後不得不緊急迫降於新北市淡水區紅樹林。當下費玉清尚未了解驚險情況,對張菲埋怨表示:「奇怪,你哪裡不降落,降到泥巴裡幹什麼?」後來剛恢復單身的張菲對那時當紅的楊林頗有好感,便向楊林提出搭乘輕航機出遊的邀約 ,她一口答應;但飛行當天楊林帶著記者赴約,並表示:「機會難得,來拍個運動飛行專題」。張菲一笑帶過,稱職扮演「浪漫飛行員」。張菲在家中排行第二,姊姊是費貞綾(恆述法師),弟弟是費玉清,三姊弟在演藝圈成績斐然。張菲的父親張舞曦,曾於2009年獲選第35屆「全國模範父親」,於2017年9月21日病逝,享壽96歲;母親譚秀霞,於2010年7月17日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5歲。張菲曾經結過婚,前妻是南韓籍女子趙翠華,1975年結婚,兩人育有長子張少青、次子張少懷。1990年兩人離婚。張菲18歲時初戀,和每天通勤搭公車的同齡車掌小姐發展純情的戀愛,交往一年多以後牽手。張菲入伍當兵後,女友因移情別戀在張放假見面時提出分手,他向女友要求再陪對方最後一次搭車作為告別;張菲在車上一路傷心哭泣後送對方離去。後來,張菲曾於受訪時強調:「從此以後,我這一生就沒有再為任何女孩子掉過眼淚。」。當年張菲正式出道前在西餐廳表演駐唱,他有一次在臺北市士林夜市裡的「七騎士」自彈自唱,巧遇趙翠華和韓國旅行團來台灣觀光。張菲見到台下有一群用韓文交談的學生,注意到趙翠華,當場彈唱韓國民俗歌謠《阿里郎》,趙聽了相當開心,兩人因此認識。張菲曾受訪表示自己會和前妻結婚,是「父母教條下最典型的產物」,他回憶透露:「我爸媽從小教育我,女孩子要個頭壯、塊頭大,因為不容易生病,能做家事,也會生;而且指甲蓋要長,因為好命。她完全符合我媽要求,於是成了我結婚對象。」。兩人婚後從未吵架,後來妻子提出離婚,張菲對此認為:「她長大了,她22歲嫁給我,到30多歲以後才知道說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可能是我給她的幸福感不夠、給她的安定感不夠。」;「我覺得我要開始挽回這段婚姻,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我們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我已經覺得是我人生最大的遺憾。」。自從張菲和前妻趙翠華結婚15年離婚後,就沒再娶。多年來,張菲的緋聞不少,常跟女藝人的名字連在一起,但他對外鮮少解釋或談論。這些女藝人包括江蕙、林慧萍、陳寶蓮、王行芝、金元萱、汪芷榆、瑪格麗特(第一位在台灣發展演藝事業的白俄羅斯藝人)、和家馨、夏禕、劉乙瑮等人。張菲自稱最仰慕的女藝人是江蕙。2003年12月2日,江蕙在參加中國電視公司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錄影時,首度表示:「他(張菲)一直想和我當男女朋友,也曾經認真表白過。」。2018年,張菲受訪談及過往情事,他指出:「我知道婚姻跟愛情是兩回事。我的第一段戀情結束以後,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再談戀愛了。」對於過去諸多緋聞,他不願證實,只表示:「我從來不追演藝圈女生的。」;「十個女的九個肯,最怕男人嘴不穩。」。此外,張菲解釋自己和男人的微妙心理,自我剖析感情觀:女性在感情上會從多方面條件評估男性,對此他覺得沒什麼問題;但當自己在選擇對象時,卻又總認為對方不該太重視男人外型,更不該審視男人的經濟條件,因為感情須排除各種外在條件,才算真愛。張菲表示:「妳要的是單純的我,不是要我的錢,這才OK。這些年,我就一直陷在這個迷思裡面;雖然對很多女藝人曾動過情,但我也只能發乎情,止乎眼睛。」對於外界評論張菲「有色無膽」,他認為:「我覺得有色無膽才叫『真浪漫』;若有色有膽,看到一個喜歡就去行動,那不就常上新聞了。」回首過往緋聞,張菲總結:「以前,陳寶蓮還沒走時,來台灣發展,就真的愛上我,我卻不會對她有非分之想。因為她是一個人來台北討生活,我若動作,就是趁人之危,於是寧願沒有;人生因此有許多紅粉知已,這就夠了。」。張菲的知名好友之一是倪敏然,兩人也是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密切。倪敏然於2005年逝世時,張菲曾表示「失去他,讓我痛徹心扉。」2018年,張菲受訪談及倪敏然,他分析好友認為:「倪敏然嚴格上講是一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很霸道;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博學多聞,特別喜歡看書。」。張菲總結表示:「我們相互崇拜、相互吸引。」。張菲與另一知名藝人好友余天的交情超過40年,余天的大部分事情張菲都會參與。2016年5月15日,余天之父余志華病逝,余天指定張菲為治喪委員會總幹事,張菲立即答應。2016年8月24日,余天舉行封麥演唱會記者會,張菲缺席。余天對此感到憂心,他已和張菲失聯,擔心張菲的近況,「他生活封閉,萬一像倪敏然想不開怎麼辦?」。同月25日,張菲主動報平安,原來他在深圳與當地輕航機飛行員相互交流,當月24日晚上才回台灣,自然缺席余天封麥演唱會記者會。張菲表示:「我在大陸都關手機,余天當然聯絡不上。我才一回來,聽說他又開腦、又跌跤,又突然來個封麥記者會,我驚呆了。」他又強調,「我活得很快樂,不會像余天說的那樣。我哪會想不開?我是陽光、正面的黃金單身漢!」張菲自認余天的話已對他造成困擾,但他知道余天沒惡意。2017年,張菲受訪談及與其齊名的豬哥亮時透露,豬哥亮於2009年復出後他曾跟豬聊到,豬哥亮在跑路躲債期間,許多綜藝節目都以模仿豬作為搞笑噱頭,彷彿豬不曾離開演藝圈。張菲認為,豬哥亮能夠重返演藝圈是失而復得,「我用台語告訴他,你若有這種『好狗命』,你就要好好珍惜。」張菲勸豬哥亮不需為了工作還債而過度勞累、損害身體健康,應該愛惜並善待自己,好好享受人在老年仍可風光有成的樂趣。後來張菲發覺,豬哥亮的工作量過大,宣傳電影時眼神顯露疲憊,張認為並非好現象。豬哥亮住院病危時,張菲本想前去探病,但豬的家人表示他正在休養中,便不敢打擾。張菲感嘆,「現在想想,如果他沒復出,人生是否不同?是否可以多活幾年呢?」。若僅依張菲和相關藝人拜師之承啟關係彙整,關係如下:

影視作品

資料回報
感謝您的回報,神搜探員將近快審核並修正資訊。
您目前所在的頁面 - 演職人員張菲
回報屬性
問題描述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