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可辛(1962年11月28日-),香港電影導演,作品包括有《金枝玉葉》、《甜蜜蜜》等。《甜蜜蜜》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九項大獎,陳可辛亦憑此片成為最佳導演。伴侶為演員吳君如。2006年,以《如果·愛》獲得第4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8年,陳可辛以《投名狀》獲得香港金像獎多項獎項,也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導演獎項,亦憑此片成為中國億元票房導演。2013年,陳可辛憑《海闊天空》不僅取得高達五億人民幣的票房,更拿下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為香港導演第一人,也是第一個完成臺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大滿貫導演。2014年,由趙薇及黃渤合演的《親愛的》不但收逾三億人民幣的票房,更於國內掀起話題,再次叫人關注國內拐賣兒童的問題。2015年5月中,陳可辛透過自己的公司「我們製作」公布了下一套執導作品,將改編自首位獲得大滿貫亞洲網球手李娜的自傳作品《獨自上場》。現階段電影暫名為《李娜》,並邀得李娜本人為電影擔任顧問角色,預計2015年尾或2016年初開拍。陳可辛的父母是泰國華人,父親陳銅民,曾任電影編劇及導演,而自己是在香港出生,8歲時舉家移民泰國。18歲時到美國,21歲時回到香港。初接觸電影是為吳宇森的電影翻譯成泰文。之後加入嘉禾電影任助導。1989年加入UFO電影公司,1991年首次執導《雙城故事》,大獲好評。之後導演過《金枝玉葉》、《風塵三俠》、《甜蜜蜜》等,多數以現代人的愛情為題材。為美國 DreamWorks SKG 執導的電影 《The Love Letter》 (中文譯名:情書) 在1999年公映。2000年,他成立了Applause Pictures 電影公司,2000年後他製作多部多國合作的亞洲電影,以製作高質素的亞洲電影為目標,包括《晚孃》、《春逝》、《見鬼》。亦製片人了《金雞》、《金雞2》、《見鬼II》等。他在Applause pictures所開創實踐的「泛亞洲」模式更改變了香港電影製作的模式,被公認為是對推動亞洲電影市場發展最具影響力的案例。好萊塢(好萊塢)和「泛亞洲電影」的嘗試和經驗都為陳可辛進軍下一個目標—中國大陸內地市場打下了基礎。2005年,陳可辛決定將進軍內地市場的計畫提上日程。他的第一步行動是在內地拍攝了一部音樂歌舞片《如果·愛》。2005年,陳可辛執導的歌舞片《如果‧愛》成為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兩岸三地年度最賣座電影之一,並贏得多達29個電影獎項。翌年,他執導的《投名狀》及製片人的《門徒》,雙雙成為2007年全年最高票房合拍片的首兩席位。《投名狀》在中國票房逾2億人民幣,亞洲區更創下逾4千萬美元的成績,更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八項大獎及三項金馬獎,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情片。2009年,陳可辛製片人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單在中國大陸票房近3億人民幣,亞洲區累積票房接近5千萬美元,更在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謝霆鋒)及最佳動作指導等8個獎項。此外亦贏得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演員獎(王學圻)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為陳可辛時至今日的231個獎項提名中,贏得146個獎項的驕人紀錄。2010年的香港電影展,在一個由香港貿易發展委員會組織、與會各海外電影從業者參與投票的調查中,陳可辛被選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而實際的票房成績也說明這個稱號確實是實至名歸。2011年,陳可辛執導《武俠》,獲201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12項提名、贏得最佳攝影和最佳配樂獎,還被《時代周刊》列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2013年,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在中國公映後票房破5億,並贏得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華語電影界大滿貫導演。2014年8月14日,陳可辛在台灣高雄市參與AIESEC「全球青年領導力會前高峰會」,現場主持人談及本年台灣與香港都有大規模學生運動,陳可辛先是肯定現代青年有一種回到1960年代的熱血氛圍,「但我還是覺得,別想像你們能夠改變世界。到我這個年紀就會明白,這世界有它運行的方法。」陳可辛說,不想像自己能改變世界,不代表就要被世界改變;「很多時候,成長就是純真的破滅;但是年輕時有做過大事,仍會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格局。」他說,「只要你堅持不要被世界改變,老了之後就會發現:世界儘管沒有被你改變,但仍會變得好一點點。」他強調,不是不做,而是別太在意結果,「只要出發點是對的,就值得去做。」「人活在世上,一輩子就是不停地被世界改變。但別認為妥協、成長就是壞的事情。別認為成長就會喪失純真,怎樣保持赤子之心才是重要的。」2016年6月1日,陳可辛計劃配發及發行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144,500,000股。2016年6月17日,按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根據發行事項發行新股份之公平值約513,500,000港元,原因陳可辛和王家衛收購後評估價值總數。陳可辛與知名香港演員吳君如於2006年4月13日誕下女兒陳是知,但二人並無正式註冊結婚。最佳故事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導演處女作 ·
最佳編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美術片 ·
最佳攝影 ·
終身成就獎1996 許鞍華 2002 周星馳1997 陳可辛 2003 劉偉強、麥兆輝1998 陳果 2004 杜琪峯1999 陳嘉上、林超賢 2005 爾冬陞2000 杜琪峯 2006 陳可辛2001 李安 2007 杜琪峯註:2007年(第十二屆),香港影評人協會宣布暫停舉辦金紫荊獎。周星馳(2001年) ·
陳可辛(2002年) ·
梅艷芳(2003年) ·
許冠傑(2004年) ·
汪明荃、阮兆輝(2005年) ·
白雪仙、劉德華(2006年) ·
從缺(2007年) ·
邵逸夫(2008年) ·
曾志偉(2009年) ·
黎明(2010年) ·
許鞍華(2011年) ·
古巨基、容祖兒(2012年)
影視作品

奪冠

我們的那時此刻

親愛的

海闊天空(2013)

武俠

投名狀

如果‧愛

三更

情有千千結

甜蜜蜜

金枝玉葉
